南京科举博物馆:有资格参加科举,在今天已超越清华北大水平

旅行观光24,349阅读模式

科举博物馆在南京夫子庙区域,因为是春节期间去的夫子庙,因此人潮涌动,很是繁闹。春节期间出行的人越来越多,这主要是80后独生子女逐渐长大,没有那么多亲戚要走动。不过春节期间南京所有的酒店住宿都贵的要命。住在南京新街口附近的如家精选,往常也就三四百的价格,春节期间上涨到了900多元,那房间里面有一个音响,一进去就放一种靡靡之音,搞了半天才关掉……

科举博物馆正常营业,对比大街上的人潮涌动,博物馆里的人要少许多。科举博物馆属于地下建筑,穿越又瓦片构成的回字形长廊,才能进到里面。南京作为传统的中原地区,又是古都,因此科举文化在南京也是有十分深厚的根基的。以如今的角度来看,能够通过乡试参加会试的人员,已经达到了如今985/211大学生无法达到的高度。如果能通过会试参加殿试,可以负责任的说:能够具备资格参加殿试的人,已经超越了清华北大的平均水平。从人口基数而论,以今天的角度理解,在清华北大各个专业排名前十的人,才能勉强拥有殿试资格。文章源自原紫番博客-https://www.yuanzifan.com/7211.html

自隋朝以来开创的科举制度,给了中国普通读书人生活的希望和梦想。在汉朝时期主要靠举孝廉的制度,大体上可以理解为,找个有名望的人给自己面试,落个评价。当时的名士许勋就对曹操有个很出名的评价:治国之能臣,乱世之枭雄也。从后来的历史发展上,确实是非常符合这个评语的。
但是问题在于,普通的寒门子弟,甚至连让名士评价的机会都没有,这样的制度之下,还是埋没了大批的人才。而另外一个恶果就是导致士族相互帮扶,构成朝廷之中巨大的力量,比如司马懿家族之于魏。文章源自原紫番博客-https://www.yuanzifan.com/7211.html

而科举制度,改善了这一状况,为中国封建集团贡献了大量的人才。之前没参观科举博物馆,我还以为参考的人都是脑子好用,参观了之后,才发觉光是脑子好用是大大不够的,还必须体能好——不是开玩笑,那种长途跋涉,外加日夜不停的思索和考试。体能不好直接就昏厥挂掉了也是有可能的。文章源自原紫番博客-https://www.yuanzifan.com/7211.html

大热天在这里考试,一般人根本撑不住

进京赶考,这个词汇已经近似成语一般,写入了汉语之中。可见科举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之深。

而今,那句有关科举的著名的诗句“十年寒窗无人问,一举成名天下知”也被挂在了古代考试的小隔间之中:文章源自原紫番博客-https://www.yuanzifan.com/7211.html

文章源自原紫番博客-https://www.yuanzifan.com/7211.html

到了清代,中国封建制度发展到了顶峰,清代的皇帝大体上都算不上昏庸,也不能说不作为。但可以评价为看不清形势,比如康乾盛世,制造了盛世,也埋下了深深的隐患,包括海禁和对贸易的把持,让大量无业人员没有工作可做,吃不上饭,自然也就开始闹动乱。而同时也正因为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,因而人才对这种人才选拔制度也越发重视,清代对参加会试的考试人员的扶持也是十分有力的。我们耳熟能详的曾国潘就是贡士。李鸿章二甲第十三名,都是相当不错的成绩,远超‘考入清华北大’的水平。可以说,直到清代灭亡,科举制度都在为清代提供各方面的重要人才。
文章源自原紫番博客-https://www.yuanzifan.com/7211.html 文章源自原紫番博客-https://www.yuanzifan.com/7211.html

站长微信
扫码添加(注明来意)
weinxin
Yuanzifan99
原梓番博客公众号
博客内容精选
weinxin
原梓番博客
 最后更新:2018-8-15
评论  2  访客  2
    • 广安网站制作 1

      文章很好值得一看。

      • 武胜婚庆公司 1

        值得思考。

      发表评论

      匿名网友
      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      确定

     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